现代人越来越注重活法儿。闲下来,已经不满足于生存层次的家庭范围的休息和体能恢复,而产生了走出家门,开阔眼界,回归自然,陶冶性情的需求。从去年“五·一”开始,几个长假下来,人们这种需求不断升温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假日旅游,各地政府也把它作为发展经济的新机遇。
旅游不仅仅是花钱、赚钱,它首先是满足消费者的新的需求,也就是要“以人为本”。这话好说,事情却很难办。管旅游、办旅游的部门和许多景点接待单位,目前仍然被“人太多”所困扰。去年“五·一”期间,各地旅游景点人满为患,尚可以用“没料到”、“没准备好”当说辞。“十·一”期间,多数景区游人数量下降,仍然听到游客发出的“交通不便”、“拥挤不堪”的抱怨,已经很难解释。今年“五·一”长假又快到了,有多少人决定外出旅游,实在难以预测。人们出门前最担心的事儿,依旧是能不能走得动,住得下。他们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既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,又感到吃、住、行非常方便。
由于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基础设施的制约,我国旅游业存在不少问题。我国旅游资源不少,但摊到人均,就显得非常短缺。过去的几个长假,营造出某种热闹气氛,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,出游的机会和次数不会很多,因此期望值就会升高。要满足这种期望,就要千方百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。提高质量,首先要解决“人太多”的矛盾。
“人太多”是相对的。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人流量超过了该地区或交通线的合理负荷。不解决它,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;再好的服务“硬件”也难以发挥作用;再高的游览兴致也会逐渐衰退。
我们说它是相对的,是说它并非没有解决之道,可以考虑用开发资源和合理分流等手段。比如,尽可能多地开辟“冷线”推介给消费者,减轻著名景区的人流压力。再如,引入国外带薪休假制,分散集中旅游人数。又如,采取措施引导和适当控制著名景区的人流和数量,使到达该景区的旅游者真正游有所乐,游有所获。
当然,,我们的预报、交通和其它有关服务也有改进的必要。但是这要以合理控制人流为前提。开发和分流,才是实现旅游“以人为本”的切实步骤。